职业资格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是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段时间以来,职业资格在促进职业教育培训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且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一些涉及公共安全、人身健康、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行业、领域,相关职业资格的认证和准入更是功不可没。
随着时代发展,职业资格制度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有些职业资格认定已经不符合现实需求,餐厅服务员、秘书等常规工种依然需要考取职业资格证才能上岗;一些机构和人员乱设、滥发职业资格认定项目,通过培训、考试、认证等变相谋取利益;规范职业资格认证的相关法律法规滞后、监管不足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人才市场秩序,给一些求职者造成了不便和损失,也影响到了对人才的客观评价,甚至成为一些人创业创新的绊脚石。
近年来,相关部门也一直在努力改变。2013年以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按照国务院要求,连续取消434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削减比例达70%以上。去年,该部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并对外公示,拟列入职业资格目录清单151项。如今目录正式敲定为140项职业资格,基本涵盖了经济、教育、卫生、司法、环保、建设、交通等国家重要的行业领域,为职业资格划定了具体明确的范畴,提供了权威的对照蓝本。
应该说,这份职业资格目录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其中对一些项目的再三斟酌与取舍,既立足于解决当下职业资格领域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考虑到了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更加公开、科学、规范的职业资格目录,不仅可以为求职者提供更明确的方向指引,而且还将成为人才选拔和使用的风向标,便于企业和用人单位更好地识别、管理人才,进而促进相关行业、领域的发展,创造更多财富和价值。
当然,职业资格制度的完善并非一蹴而就,未来执行中也有需要注意的问题。比如,目录并非一成不变,要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实行动态调整,在调整过程中则应注意平衡各方意见,由权威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估论证,遵守相关规定和程序,充分尊重、保障公众的求职需求和就业权利;对已经取消的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要进行“跟踪”,防止有些地方和人员对以往的既得利益不肯撒手,甚至变相抵制新规;对现有职业资格的教育、培训、考试等环节,加强监管,防止出现新的权力寻租;各级职能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尽可能地为劳动者搭建更宽广的职业发展通道。此外,还应进一步加强对职业资格目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避免劳动者因信息不对等而上当受骗。
某种意义上说,职业资格目录的确定是一个基础环节。未来,在细化职业规范、建立行业标准等方面,希望相关部门也能有同样的担当和作为,为劳动者职业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氛围,规范秩序,激发活力,最终实现人才、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多赢。
上一篇:警惕电商集体闭店的垄断隐患
下一篇:科技让保险更有性价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