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第一天,美国硅谷华裔女学者罗茜茜在网上实名举报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陈小武。在举报中,她声称已有7名女性遭陈小武性骚扰。目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发布通告称,第一时间成立了工作组,迅速开展调查核实,并已暂停陈小武的工作。而陈教授则回应称,自己“没有做过违反乱纪的事”。
事件真相究竟如何,如今尚未明晰,我们不妨耐心等待调查结果的出炉。但是,近来高校性骚扰案件频发,类似新闻屡见不鲜,却是不争的事实。本应是一片净土的高校,为何成了性骚扰案件的滋生地,我们又该如何应对?这些都是时下亟需解答的问题。
高校性骚扰案件往往发生于导师与学生之间,这一点并非偶然。居心不良的导师在犯下罪行后,往往以学生的权益为要挟,对学生威逼利诱。此等伎俩之所以能够得逞,正是因为导师与学生之间不平等的权力关系。导师手握影响学生前途的“生杀大权”,而学生却缺乏有效的救济渠道。面对学生对导师的性骚扰指控,高校方面除了事后调查,也应积极思考对策,让学生面对无良导师时,不再弱势而无助。
取证工作是处理性骚扰案件的一大难点。加害者以语言或不雅的动作施以骚扰,受害者很难取证。同时,高校性骚扰案发生的时间跨度长,地点隐秘度高,为犯罪者提供了极佳的掩护。而聊天记录、旁人的回忆等间接证据,在可信度上到底打了折扣。近年来,网络上曝光高校案后,当事人大多在第一时间予以否认。这一点,恐怕与某些当事人深知此类事件取证困难,因此有恃无恐不无关系。如何为大学生补上一课,教授其防止性侵的相关知识与技巧,也是当务之急。
我们也不能排除个别学生利用性侵事件“碰瓷”的可能。性侵案涉及的教授级别越高,名声越响,越能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即使调查结果支持导师,或以不了了之告终,导师在名誉上的损失也将无可挽回。因此,不论是为了防范学生遭到性侵,还是保护教师的名誉,广大教师都应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把握好分寸,不做出过分亲昵、逾矩的行为。如此,是对师生双方的共同保护。
高校与其在性侵案后“亡羊补牢”,不如提早在管理上多下功夫,防备这类事件发生。每所高校的校情不同,在政策、措施的制定上不妨因校而异,随机应变。但无论如何,提高对教师的管理水平,都是必要的举措。高校是人们心中圣洁的象牙塔,没人愿意目睹高校被各种性侵事件玷污。我们既要在道德层面上谴责那些玷污高校的加害者,也要用制度建设主动净化高校的环境。如此才能标本兼治,真正还高校师生一方净土。
上一篇:我们治理网络谣言需各方共同发力
下一篇:军民融合是信息化建设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