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高考有关的每一次政策调整,不仅关系到莘莘学子的切身利益,也会触动全社会的敏感神经。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高考命题、招生制度一直在不断调整优化。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当前我国31个省(区、市)均已形成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高考改革春潮涌动,呈全面推进之势。高考综合改革方案体系看起来复杂,但背后的价值指向十分明确——鼓励学生个性需求、高校多元选拔,同时保证制度的公平性和科学性。
诚然,高考早已不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依然是人才选拔和有序流动的重要途径,依然是守护教育公平及社会公平的重要底线。近年来,高考改革始终围绕着公平和科学两个维度展开,既注重提高人才选拔效率,也注重公平和透明,力求在更深层次、更大范围内实现更大程度的教育机会均等。在教育改革已进入深水区的当下,全面推进中的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不是对以往制度的修修补补,而是从考试与招生两个方面寻求根本性变革,意味着改革从由点到面的渐进突破走到了全面攻坚。文理不分科、“3+3”科目组合、多元评价录取、合并录取批次,以及部分高水平大学全面推进大类招生与培养、以区域和阶层均衡为目标的高招计划改革,基本形成了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招生选拔格局。这些举措都意在从根本上改变“唯分数论”,凸显个性化发展,扩大学生选择权,实现从关注“学习成绩”到关注“学生成长”。另一方面,也倒逼了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变革,增强了学校优化专业结构、强化专业建设、深化教学改革的紧迫感。
任何改革举措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高考改革是个系统工程,如何兼顾城乡之间、地域之间的关系,如何平衡群体利益与个体利益、个体需求与通识教育之间的关系,实现改革效果的最大化,仍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发现问题后不去解决。新高考制度,虽然仍在试点阶段,仍有不完善之处,但其带来的可喜变化也是不言而喻的。近年来,国家持续扩大重点高校面向农村贫困地区招生规模,“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和“高校专项计划”向更多贫困学生敞开了大门,给农村考生更多圆梦名校的机会。让贫困家庭的孩子有了公平的上升通道,其意义不只是每年向农村考生多提供多少个招录名额,更体现了对农村考生的尊重和对教育公平的强力维护,让农村考生“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公平是高考改革的重要方面,回应了寒门学子及其家长的焦虑与期待。
“教育即生长”,每一次成功的教育改革,带来的都不仅是教育自身的变革,更是社会教育理念的升华,以及对教育本原更为理性的认知。随着“全面建立新高考制度”的提出,高考制度又走到了新的历史节点。长远来看,高考改革是一场“历史性变革”,其成功离不开全社会现代教育理念和人才发展观念的集体觉醒,它需要在重塑考试制度的同时重塑对于教育本质的理解。
我们为什么要读大学?读大学究竟要学什么?毕业后又能做什么?尤其是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的情况下,要想谋求成功的未来,作为个体的每名考生尤需保持清醒的认知,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迈向新时代。新时代当有新作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处在新的改革节点,每个人都理应明确学习目标,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学习时光,“天天学习,天天改造,天天往好的路上走”。
上一篇:网购食品监管不应止于先行赔偿
下一篇:新时代,养老事业呼唤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