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性报纸 统一刊号 报社直办 今天办理 次日见报
打造中国最好的报纸广告刊登
13581658994
网站公告:
首页>工人日报广告部,工人日报电话、登报挂失,登报声明,公告登报13581658994>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发布者:  点击:次  发布时间:2017/9/8 16:00:53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从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关系出发,明确教育的重要地位。习近平同志指出:“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这些重要论述从个人、社会、国家等层面强调了教育的重要地位,为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奠定了理论基础。

教育系统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促进青少年德法兼修。重视加强劳动教育,让青少年一代体会劳动艰辛、增强劳动意识。坚持不懈强化学校体育工作,让广大学生增强体质、强健体魄、锤炼意志品质。全面推进艺术教育,积淀学生艺术底蕴,提升学生审美素养,培养学生美丽心灵。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努力让亿万孩子共享优质教育。教育系统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为根本标准,努力通过教育帮助个体实现自我发展,帮扶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促进社会纵向流动。一是加快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学校建设、教师编制、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基本装备配置“四统一”。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施国家农村和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二是加快缩小区域差距。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实施国家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加快发展民族教育。三是加快缩小校际差距。全国1824个县(市、区)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四是加快缩小群体差距。进一步健全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免除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杂费。不断扩大残疾人受教育机会。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保障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
  

坚持内涵发展,加快教育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把质量作为教育的生命线,坚持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深化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掀起“课堂革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进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载人航天、量子通信、超级计算机等领域涌现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标志性成果。积极推进教育对外开放,中国教育国际竞争力日益增强。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相结合、综合改革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改革创新和于法有据相结合,四梁八柱的改革框架搭建起来,改革红利不断显现。全面启动自恢复高考以来最系统、最全面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推进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克服“一考定终身”弊端。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一揽子法律修订完成。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全国普通本科高校章程制定核准工作基本完成。建立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教育督导体系,督促政府依法履行教育职责,督促学校依法办学。
  

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教育领域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突出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合格、贯彻落实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合格、共产党员行为和作风合格、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合格的“四个合格”特殊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的“四个意识”进一步增强。推进基层党建全覆盖,认真贯彻普通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高校院系、中小学、民办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党组织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旗帜鲜明加强意识形态管理。教育是为国家、民族和每个人未来发展作准备的事业,必须有长远规划。

 

教育部正在研究制定《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对未来教育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力争到2030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为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奠定坚实基础。面向未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要求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要始终坚持以德为先,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不断增强广大青少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始终坚持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面向人人、面向社会,努力提供公平、优质、包容的教育,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始终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受教育者提供个性化、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促进学习者主动学习、释放潜能、全面发展;始终坚持协同育人,推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有机融合,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努力把社会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始终坚持学习型社会建设,创造人人可学、时时可学、处处可学的环境,让学习成为一种生存需要和生活方式;始终坚持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建设、共同参与治理、共同分享成果的教育发展新格局。

在线咨询
扫一扫,关注更多消息!
服务热线:
13581658994
1352048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