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当代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目的所在。只有在解决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的过程中,才能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事实上,正是在科学把握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在科学回答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的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才得以丰富和发展。例如,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关于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关于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关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关于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这些对现实问题做出科学回答的重大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经济学研究要有使命感,坚持问题导向,要解决具体经济问题,未雨绸缪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精准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经济运行中的具体问题,经济学就成了空中楼阁。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有能够正确对此加以解读的中国的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从解决中国经济问题的实际出发,是由自己的概念、范畴、核心思想构成的系统性、科学性的理论体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深入实际。18、19世纪的经济学之所以诞生在英国,是因为英国最早步入市场经济,为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肥田沃土。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其经济的快速崛起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丰富的原料,需要经济学家们深入实际,用马克思倡导的“抽象法”改造制作,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需要开放和借鉴。马克思经济学就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马克思汲取和借鉴了他当时能够接触到的人类文明成果。在研究方法上借鉴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在经济学研究中吸收了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认为只有劳动二重性原理才是他自己的原创性贡献。他对法国经济学家魁奈的《经济表》评价很高,《经济表》对于建立马克思的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颇有启发。即使对被他自己认为是庸俗经济学的西尼尔、萨伊、麦克库洛赫、马尔萨斯等人的理论,他也进行了精细的阅读和科学的评论。没有开放和继承,就没有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市场经济有很多共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应当发挥后发优势,科学借鉴,批判地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展自己。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有竞争。西方经济学有很多流派,如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供给学派、奥地利学派等,各流派研究的问题不同,研究问题的角度不同,他们之间既互相竞争,又互相取长补短。如果没有互相之间的竞争,西方经济学也不会有今天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当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提下开展研究,同时鼓励各种观点或流派的竞争,以丰富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上一篇:把握新风口才能领跑科技创新
下一篇: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