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性报纸 统一刊号 报社直办 今天办理 次日见报
打造中国最好的报纸广告刊登
13581658994
网站公告:
首页>国际商报广告部、国际商报电话,登报声明、登报挂失、公告登报13581658994>作风建设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

作风建设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

发布者:  点击:次  发布时间:2017/8/30 16:01:49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我们党作为一个在中国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对作风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


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抓改进工作作风,各项工作都很重要,但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能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着党的事业的成败。加强作风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把出发点和落脚点归结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上来,归结到为民务实清廉上来,使改进作风的过程成为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过程,成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过程。


要把转变工作作风和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确保群众安居乐业,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有效途径,必须聚焦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汇聚起推动改革发展的正能量……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抓作风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必须坚持从严治党,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把作风建设要求融入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之中,全面提高党的建设工作水平。抓作风既要着力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又要注重建立长效机制,下功夫、用狠劲,持续努力、久久为功。铲除不良作风和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根本上要靠法规制度。


完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用科学的政绩考核“指挥棒”推动作风转变。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最重要的是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


树立正确用人导向,让作风好的干部受到重用,让作风不好的干部受到警醒和惩戒。要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注意选拔经过实践锻炼和重大考验的优秀干部,注意选拔埋头苦干、不事张扬的优秀干部,真正把政治坚定、实绩突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的干部选拔进领导班子,树立正确用人导向。


深化改革、转变职能,从体制机制上堵塞滋生不正之风的漏洞,以改革的办法固化作风建设成果。作风建设是永恒课题,要标本兼治,经常抓、见常态,深入抓、见实效,持久抓、见长效,通过立破并举、扶正祛邪,不断巩固和扩大已经取得的成果,努力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全社会风气根本好转。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我们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同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制度总是需要不断完善,因而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因此,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制度建设永远在路上,改革永远在路上。


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抓作风建设,实现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在实际工作中,有的领导干部习惯于人治思维和行政思维,缺乏法治思维,决策时随意性大,研究问题“拍脑袋”、接受任务“拍胸脯”、惹出麻烦“拍屁股”,其结果导致法治权威和尊严荡然无存、弊病丛生,人民群众信访不信法、信上不信法,违背了法治精神,耽误了党的事业,损害了人民权益。因此,在推进作风建设中,必须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抓作风建设,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决策的法定程序,做到各项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


加强问责,健全监督体系,发挥舆论监督、群众监督作用,形成监督的强大合力。要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我们要珍惜人民给予的权力,用好人民给予的权力,自觉让人民监督权力,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使我们党的根基永远坚如磐石。目前,我国已形成了由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政府内部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公民监督和舆论监督组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监督体系。各监督主体既相对独立,又密切配合,形成了整体合力。在党内监督体系中,党中央实行统一领导,党委(党组)负责全面监督,纪律检查机关负责专责监督,党的工作部门进行职能监督,党的基层组织开展日常监督,党员进行民主监督。


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党的作风全面纯洁起来,凝聚起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力量,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在线咨询
扫一扫,关注更多消息!
服务热线:
13581658994
1352048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