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人才大致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科技人才,一类是经营管理人才,包括企业家、经理人和广大党政领导干部。这两类人才的不同点在于掌握知识的结构大相径庭,科技人才拥有的知识更多的是技术知识,是专、深、尖的专业知识,经营管理人才拥有的知识更多的是领导知识,是广、博、通的社会知识。科技人才更多的是直线思维,专业能力强,但人际关系能力和宏观大局相对较弱;经营管理人才更多的是曲线思维,管理能力强,但对具体技术问题可能不是特别了解。创新驱动是两轮驱动,一轮是科技创新驱动,一类是制度创新驱动。科技创新驱动需要优秀的科技人才,制度创新驱动需要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两大类人才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形成创新驱动的合力和活力,取得一批在世界范围内领先的创新成果。
尽管科技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各有特点和优势,但二者同样作为优秀人才,有着共同的标准。一是有理想。优秀人才往往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种情怀和责任感会通过时间的沉淀和实践的历练转化为他们植根内心深处的对国家、对事业的使命感,为了国家的富强和事业的发达愿意付出生命去拼搏去奋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些思想为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所尊崇和践行。二是能创新。创新是优秀人才的核心特质,也是区分普通人还是优秀人才的关键指标。优秀人才必然是能够勇立潮头,引领创新。科技人才重在科技创新,经营管理人才重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等。三是敢担当。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优秀人才更需要担当精神和责任意识。面对世界各国竞争加剧的趋势,优秀人才必然要有舍我其谁的勇气和气概,既要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敢于争先敢于奋斗,又要能够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允,守住作为“士人”的底线和尊严。
识别优秀人才的理念要多元化。优秀人才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创新,创新的人才必然千人千面,各不相同。特别是科技人才更是不能用常规思维去识别和判断。这就决定了识别优秀人才时要坚持多元化的识人理念,不能用一把尺子量到底。互联网领域的人才,不少是怪才、奇才,他们往往不走一般套路,有很多奇思妙想。对待特殊人才要有特殊政策,不要求全责备,不要论资排辈,不要都用一把尺子衡量。
识别优秀人才的标准要实践导向。人才之所以被称为人才,主要还是看他做了什么事情,做成了什么事情,市场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何,重在以实践和业绩为导向识别人才。这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重要体现。因此,识别优秀人才特别是科技人才要以实际能力作为标准,突出优秀人才的专业性、创新性、实用性。专业性看的是同行评价,创新性看的是与众不同,实用性看的是社会效益。
坚持优秀人才识别的实践导向,就是坚持优秀人才评价的专业导向、市场导向和社会导向,而非官员导向、政府导向和权力导向。要首先坚持“自下而上”的评价路径。识别优秀人才的方法要靠“赛马”。历史的经验证明,优秀人才的识别和发现,最有效的机制是“赛马”而非“相马”。优秀人才的识别和评价是优秀人才成长、发展和使用的重要风向标,而优秀人才识别和评价的渠道和方法直接影响到人才的流向问题,人才的流向最终又关系到人才的成长和发展。
优秀人才识别出来后,关键还是要使用,切实让优秀人才发挥出积极的作用,为社会和国家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归纳起来,要把优秀人才用起来,有三个方法,也是三个步骤,重在营造环境。一是提供合适的平台,把优秀人才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满足优秀人才的事业需求;二是创造宽松的环境,使优秀人才没有过多的压力和后顾之忧,满足优秀人才获得尊重的需求;三是营造宽容的氛围,使得优秀人才心情舒畅,畅所欲言,营造激发创新的氛围,满足优秀人才的成就需求。
为优秀人才成长提供合适的平台。把优秀人才用起来,第一步就是给优秀人才提供合适的平台,提供合适的岗位。是科技人才,就安排到科研岗位上;是经营管理人才,就安排到经营管理岗位上。用人所长,越用越长。如果用人非所长,没有给优秀人才提供合适的岗位和平台,本来是优秀人才的人才也难以发挥积极作用,相反会妨碍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对于既有科技特长又有管理能力的领军人物,要让他们有职有权,遵循科研工作的规律,发挥领军人才在把握创新前沿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和长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的那样:“很多科学研究要着眼长远,不能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要让领衔科技专家有职有权,有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更大的经费支配权、更大的资源调动权,防止瞎指挥、乱指挥。”
遵循知识分子工作特点和规律,就必须创造宽松的环境,减少对优秀人才特别是知识分子创造性劳动的干扰,让他们把更多精力集中于本职工作。创造宽松的环境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是科研经费激励机制的改革,二是科研成果考核机制的调整。一方面要强化对优秀人才的激励。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包括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探索对创新人才实行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措施,让他们各得其所。同时赋予科研人员更多调动人财物方面的自主权,实现责、权、利相统一。另一方面调整对科研成果的考核。短期来看,必须遏制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来评价科研成果的倾向,同时改革科研成果评价标准的行政化现象。长期来看,应当创造对科研成果考核的宽松环境,优化考核的主体,减少考核的次数,改革考核的方式,延长考核的周期,让科研人员能够专注长期研究和基础研究。
为优秀人才成长营造宽容的氛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全社会积极营造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良好氛围,既要重视成功,更要宽容失败”。对优秀人才来说,创新就是生命,而宽容的氛围则是激发创新的关键。营造宽容的氛围有两个关键:一是宽容优秀人才的创新失败,二是宽容优秀人才的创新错误。知识分子的思维特点决定了改变自己已有的认识和观点往往有一个过程,领导干部要有更多耐心和更广阔的胸怀,为优秀人才营造宽容的氛围,激发激励优秀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宽容的氛围是对优秀人才特别是知识分子最大的信任和激励。
上一篇:保监局确定加快发展商业养老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