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对能源消耗依赖程度降低,可持续发展能力稳步增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节能增效工作持续深入,我国单位GDP能耗稳步降低。2011年~2016年期间,我国单位GDP能耗下降20.9%,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耗的依赖程度逐渐下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稳步增强。
为经济发展注入绿色新动力,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1年~2016年期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从2万亿元发展到5万亿元以上,年均增速在15%以上,为经济“稳增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减少污染物排放,以“源头减量化”助推环境质量改善。有分析表明,2011年~2016年期间,我国环比累计节能量10.2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少排放二氧化硫排放470万吨、氮氧化物500万吨、烟尘和工业粉尘410万吨,节能工作的持续开展为我国控制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提供了有效支撑。
推动全球绿色合作,彰显负责任大国新形象。2011年~2016年期间,我国通过节能减少二氧化碳21亿吨,为遏制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尽管我国近些年在节能增效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虽然中央坚持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放在重要位置,但由于能源供过于求、能源价格大幅下降、节能考核目标容易完成等原因,导致部分基层政府和一些企业的对节能的重视程度大幅下降;虽然国际社会对中国节能的成绩和对全球可持续发挥的重大贡献众口称赞,但由于节能增效难度越来越大、投资边际效益递减问题越来越突出,国内的很多人却对继续开展节能工作存在迷茫情绪、懈怠情绪、畏难情绪;虽然中央到地方制定了不少深入实施节能工作的规划和政策,但在具体推进过程中由于缺乏资金、多方利益协调困难等实际问题,不少规划的内容难以落到实处。“上热下冷”“外热内冷”“文件热行动冷”这些新的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值得引起关注,需要在下一阶段着手加以解决。
改革创新,探索建立节能增效的市场化新机制。要建立更加依靠市场力量、依靠价格和财税信号的节能政策。要在研究节能市场化机制的基础上,与国家发改委价格司、财政部、税务总局等政府部门合作,研究推动节能的价格财税改革政策;与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政府部门和基金公司、证券公司、交易所、保险公司等企业合作,更多运用绿色基金、绿色债券、股权融资、绿色保险等方式推动节能工程落在实处,研究制定《绿色产业指导目录》,助推绿色产业做大做强。
开放共赢,加强全球绿色发展和能效合作。加强G20集团能效合作。加强与国际能源署、联合国环境署、联合国开发署、全球环境基金等国际机构的合作。利用中美能效论坛、中德能效论坛、中日节能环保综合论坛等机会,深入交流能效提高的政策经验。加强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亚投行、丝路基金等金融机构合作,借助全球绿色金融的力量,助推中国节能装备制造业和节能服务业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度融合。借助各种国际场合,分享中国绿色发展的政策与效果。
上一篇:为好心好报提供法律支持
下一篇:互联网经济首先应是诚信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