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首童谣所唱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有着很多习俗,比如戴香囊、插艾蒿、包粽子、划龙舟、喝雄黄酒等。过去每到端午,很多家庭就会出现这样场景:爷爷一大早外出割艾草,奶奶在灯下一针一线地缝制香囊,爸爸妈妈则会忙着包粽子,全家忙得不可开交。这种忙碌不仅增加了节日气氛,也丰富着节日内涵。这样的端午温馨充实,充满传统人文气息,令人难忘。可是如今,这种热闹和忙碌的场景已经不多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各式成品粽子。而喝雄黄酒这一祛病防灾的传统习俗,似乎正在悄然退场。
对于现代都市人而言,很多时候,吃几个从超市买回来的粽子,这个端午节就算过完了,缺少节日意境和文化意味,端午过节的主要方式只剩下消费和旅游。很少有人记起端午节的来历,也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个节日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可以说,这个节日背后蕴藏的巨大的传统文化传承的意义不容忽视。而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也意味着这个节日已经被国家法律所固定下来,这一点对于弘扬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今天过端午节,首先应该多一些亲力亲为,不管是香囊还是粽子,提倡自己动手,将端午文化“握在手中”,通过制作体验节日文化,感悟民族风俗。
其次,应该积极挖掘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民俗。端午节虽是全国性节日,但是每个地方的风俗却不尽相同,这些差异是地方文化特色的体现,应该提倡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民俗活动,并借助新媒体形式予以传播,在寓教于乐中提升公众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知。
再者,可以深入到中小学和高校中开展端午文化宣传活动,讲述端午节的来历以及蕴含的文化价值和意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保护。这些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继承,也是对节日气氛的一种烘托。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如果不借助互联网、新媒体大力宣传,今天有谁会记得端午节也曾被唤作“浴兰节”、“诗人节”?端午节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也是民族的精神财富。对于这个节日,每个人都应该强化民族归属感,树立主人翁意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端午文化。这既是对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也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是“真正地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上一篇:让歧视链和名利场远离幼儿园
下一篇:网络医疗一定要平衡便利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