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旨在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对接彼此发展战略,促进共同发展。“一带一路”提出以来,已经成为各方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途径。从保险业的历史和属性看,保险业与建设“一带一路”是天然契合的。保险业将充分发挥资金支持、风险管理、信用管理和监管制度等优势,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
中国已成为全球化进程的重要领导者之一,反映在中国经济“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海外商业贸易越来越繁荣,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越来越强,因此,对保险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
从数据上来看,在国际贸易方面,2016年中国实现进出口总值24.33万亿元,经济对外依存度为32.7%;其中,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总值为6.3万亿元。2016年中国石油和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分别上升至65.4%和34.5%,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正是我国进口资源的主要提供者。在对外投资方面,2016年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64个国家和地区的7961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1701.1亿美元,同比增长44.1%,位居全球第二;其中,截至2016年底,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初具规模的合作区56家,累计投资185.5亿美元,同比增长38.6%。2016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2440.1亿美元,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新签合同额1260.3亿美元,占比高达51.6%。很明显,“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为中国商品和资本国际流动创造了新机遇,也为中国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保险业要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那么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重要突破口。可以预见,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国内经济中与“一带一路”相关的比重将日益增大,做好对相关领域的金融保险服务将成为保险服务实体经济一个日益重要的课题。
各类责任保险、货物运输保险、企业财产保险、工程保险、营业中断保险、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务工人员意外伤害保险以及支持创新创业的小额信贷保证保险等个性化的保险产品服务,通过这些险种,可以化解“一带一路”核心区和节点城市建设中出现的各类风险,减轻政府和企业压力,优化社会治理,保障民生。其次,为我国在境外的油气资源、矿产资源和电力资源开发建设等海外项目提供风险保障、提升能源安全程度的海外投资保险。2016年,海外投资保险共承保“一带一路”项目263个,涉及国家29个,承保金额307.3亿美元。第三类险种是,境外工作人员人身保险,创新团体意外伤害保险、紧急医疗运送和运返、境外紧急救援、意外或疾病医疗、恐怖袭击、战争、暴动或武装叛乱等附加险种,这些险种可以为境外人员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障。第四类是提供风险咨询,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政策及形势研判,切实做好风险管控。
发挥保险资金长期稳定优势参与长周期、大规模的“一带一路”基础设施项目,也是保险行业的一大重点。保险资金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具有长期性、稳定性的特点,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需求大、建设周期长、收益稳定的特点非常匹配。保险资金服务“一带一路”,可以通过债权、股权、股债结合、股权投资计划、资产支持计划和私募基金等方式,以及通过投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和其他金融机构推出的金融产品等途径,直接或间接投资“一带一路”重大投资项目,促进共同发展、共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