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社交软件的兴起,越来越多的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使用智能手机社交APP查看或回复信息,微信是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这种现象导致了交通事故的频发。统计数据显示,驾驶时看一眼手机最少需要3秒,假如以60km/h的时速驾驶,那么3秒就会开出50米,而这50米完全是在盲开,很多交通事故因此引发,背后所带来的交通安全隐患巨大。
据统计超过50%以上的驾驶员会在驾驶过程中使用微信,并已经成为驾驶员的一种普遍习惯;驾驶时使用微信会增加驾驶员的呼吸幅度和呼吸频率,从而减缓驾驶员反应;驾驶时使用微信会使驾驶速度减慢、车辆左右偏移增大、危险系数增加,从而使驾驶行为更危险;驾驶使用微信语音同文字具有同样的危险性,值得引起重视。
因此相关部门应完善立法、加强安全教育、扩大宣传,同时建议汽车生产厂商和社交软件开发商在未来能够将常用社交软件集成到车载智能化系统中,从而减小危害,确保安全行车。
该研究成果得到了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和北京市石景山区交通安全委员会的支持与认可,并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调查态度细致认真,分析方法先进科学,研究结论实用可行,意见建议鲜明具体,研究方法和研究角度值得借鉴。此研究对于加强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减少交通事故及其造成的经济损失,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日前,在第37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该研究成果获得一等奖并被选拔参加第32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驾驶员都知道在驾驶时使用微信的风险,但总抱着侥幸心理。该研究暴露出我国驾驶员的交通安全知识较为缺乏,交通安全管理水平相对较低,交通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的现状。
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有关人士指出,希望该研究能引起相关部门和企业关注和重视,推动对于驾驶中使用智能手机社交软件的全面管理,实现对相关行为的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监管,从机制和根源上杜绝类似行为造成的交通事故,为人民平安出行创造良好环境。
上一篇:让传统工艺更好融入现代社会
下一篇:吹响建设教育强国的冲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