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性报纸 统一刊号 报社直办 今天办理 次日见报
打造中国最好的报纸广告刊登
13581658994
网站公告:
首页>北京晨报广告部、北京晨报电话,登报挂失,登报声明,公告登报13581658994>新时代中国文学发展的路径与秩序

新时代中国文学发展的路径与秩序

发布者:  点击:次  发布时间:2018/1/10 9:51:54

新时代中国文学发展必须以文化自信为现实基础。从现代文学诞生至今,中国文学的发展在不断成熟和繁荣过程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积淀了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学发展理念和理论。20世纪中期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文学为世界文学的发展提供了鲜活的中国经验和中国式的文学思维,向世界全方位展示了建基于中国文化基础上的中国文学范式,成为世界文学发展中的重要一极。但也不可否认,在这种发展流变和日益壮大的文学实践中,有一种“虚无主义”的倾向,特别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理论的自身建构上还缺乏原创的勇气和视野,缺乏基于中国文化自身逻辑的理论创设和延伸。这是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缺少了这种自信,也就会缺失新时代中国文学发展的现实基础,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也就无从谈起。在这方面,我们有过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自信不仅是新时代中国文学发展的现实基础,而且是新时代中国文学发展的内生动力。

  

新时代中国文学发展必须蕴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当中。正如人们所知,特定的文化产生特定的文学。因此,新时代中国文学一定是蕴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中的。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历史的积淀、过程的总结、时代的凝练,是它们相互作用、彼此呼应的结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一论述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三个构成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三个层面累世叠加,通过不断继承和创新,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从文学发展的角度看,这三个方面既构成了新时代中国文学发展的线性文化线索,也指明了新时代中国文学发展必然的文化逻辑,是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性和当代性总结。每一个作家都是带着自身的文化积淀和文化经验开始文学创作的,因此,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神特质的浸润下,才能创作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文学作品,才能从文化还原的角度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建构提供丰富源泉。

  

新时代中国文学发展必须遵循无产阶级文学和社会主义文学发展的主线。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是以马克思主义进入我国为起点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逐步发展起来的。”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亦是如此。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当然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艺观、文学观。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确立了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发展方向,中国的文学发展由此进入崭新阶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邓小平同志在第四次文代会上的祝词,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均阐释了社会主义文学的继承性和创新性问题。其中,“人民性”是最为根本的问题,党的历代领导人对此都高度重视。梳理这样的主线以及这种主线在穿越历史过程中不断创生出的价值和精神内涵,无疑为新时代中国文学发展提出了遵循和任务,更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确立了规范和方向。

  

新时代中国文学发展必须把握好“二为”“双百”“两创”三个基本原则。一是要坚持文学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既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学发展的历史经验总结,也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过程中的理论创设,非常科学地概括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的基本属性和内在规定性。二是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是繁荣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的必然要求。三是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不仅包括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一以贯之文艺发展方针,更需要以问题为导向,切实认识到“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的真理性判断,根据现实要求和时代任务建构起新时代中国文学发展的新形态,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在线咨询
扫一扫,关注更多消息!
服务热线:
13581658994
1352048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