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广告大国,具有广告界奥斯卡之称的“戛纳创意节”今年第一次走进中国,在这里直接面向中国企业和媒体。不过它选择的合作伙伴并不是一家广告公司,而是腾讯。
当数字广告的花费超过电视广告时,广告行业就应该感觉到压力。如今美国的青少年是如此痴迷于社交网络和移动视频,以至于他们平均观看电视节目的时间只有21分钟。而在日本,29岁以下的年轻人中,根本不看电视的人群占到15%。
而在中国,微信的月活跃用户在2017年4月已经达到了8.89亿,同比增长28%。它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力早已不言而喻。按照广告行业那个老套的讲法,消费者在哪里广告主就在哪里,数字渠道,尤其是社交网络成为了广告行业的新战场。
不过除了渠道的变化,互联网具有的颠覆性意义在于它们利用庞大的用户基础和数据算法,向广告主证明自己才更了解消费者,并可以达到更好的广告效果。
微信朋友圈广告上线初期就声称自己可以根据年龄、性别、地域、手机系统、手机联网环境、兴趣标签等属性进行定向。对于广告主而言这让他们的广告预算看起来用得更加精准。
当然,离科技公司真的可以取代广告公司的那一天,还有不小的距离。而他们自身也产生了新的问题。
一个问题是“诚信”。到今年5月份,Facebook已经第十次被质疑广告数据造假。被播客Hank Green指出视频播放量有水分之后,2016年11月,Facebook承认每周/每月广告浏览量、视频观看数、用户浏览时间及应用推荐数据分析上都存在“统计错误”,也就是所谓的机器人“刷量”。
这些问题也都在微信平台上暴露过。在推出微信公众号互选广告之前,微信整治了部分公众号阅读量虚高的问题。那一天,广告行业的人们都忙着点击各个公众号,看自己投放的平台是否有造假的嫌疑。
投放是否绝对精准也受到质疑。把纸尿裤广告只推送给有孩子的父母,这是不是看起来很符合常理?但这种精准广告可能不一定奏效。广告代理公司Society社交媒体负责人James Douglas认为,“特别是对快消品公司来说,在Facebook这种社交平台上,要接触到更广泛的潜在用户,才会提升产品销量。”
2014年,宝洁旗下空气清洗剂Febreze在Facebook投广告时,看上了有宠物和大家庭两个特征的用户,却没能促进销量。一年后,该产品广告投放范围扩大至18岁以上的用户,销量反而涨了。去年8月,Facebook第二大客户宝洁调整了广告预算,计划在精准定位人群的信息流广告里少花些钱。
但这些质疑暂时不会影响广告行业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技术公司可以向广告主提供数据和分析,告诉他们自己是否花了冤枉钱,这在电视广告时代是无法想象的。就连Facebook广告效果造假曝光之后,这家公司也连忙说,这些错误只影响到衡量广告效果标准的广告印象(ad impression)的 0.04%——你看,多么有理有据。
传统广告公司已经显得有些吃力。虽然他们一再强调广告靠的是创意,而创意是感性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许多4A的广告业务收入都在下滑。与此同时,它们都在成立数字部门、收购数字营销公司,正在用各种方式想要让自己变得更懂技术。
然而互联网公司拥有的不仅是渠道、数据,还有更多。比如在越来越受关注的娱乐版块,Terry Savage称在2018年的时候,戛纳创意节会增加两个娱乐类的金狮奖项,一个是音乐,另外是一个游戏。
上一篇:“勒索病毒”叩响网络安全之门
下一篇:京津冀联手开创中药材交易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