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性报纸 统一刊号 报社直办 今天办理 次日见报
打造中国最好的报纸广告刊登
13581658994
网站公告:
首页>京华时报广告部、京华时报电话、登报声明、登报挂失、公告登报13581658994>杂志在互联网时代有哪些生存之道?

杂志在互联网时代有哪些生存之道?

发布者:  点击:次  发布时间:2017/4/16 16:05:44

杂志只能通过见刊后的读者来电、来信(包括电子邮件)得知信息对读者的适用程度。而新媒体基本可以做到与读者即时互动,通过读者的评论得知信息的受欢迎程度,而点赞只需动动手指,又使得活跃读者的数量远远高于杂志的活跃读者数量,这使得媒体对于稿件的评判更为客观。


还有很多可比对的角度,如从产品的储存方式、环保性、生产成本,等等。


但是,尽管有这么多的劣势,诸多杂志界的“大腕”如《知音》《家庭》《读者》也确实面临发行量下滑,但杂志就真的会消亡吗?美国有一个10年间的广告额数据,2004年全美国的杂志广告额只有报纸广告额的一半,但杂志广告额逐年递增,报纸广告额却在逐年递减,到2011年的时候发生了逆转,全美杂志广告额首次超越了报纸广告额。美国杂志业甚至称他们正进入几个世纪以来的第二个杂志黄金期。杂志存在的理由有哪些?小编以为有如下几点。

  

一是内容的严谨性。新媒体的即时性传播,固然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传播速度,但同时也意味着对信息的甄别和处理程度大大弱化了,在一些自媒体那里,这一过程甚至几近于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现在假新闻太多,一些似是而非的信息披着科学的外衣在微信朋友圈里泛滥的现象。这更加凸显了专业媒体严谨性的珍贵。毫无疑问,包括杂志编辑在内的传统新闻工作者的专业把关,或曰“守门人”角色,可以有效地帮助读者建立一堵虚假报道的“防火墙”。

  

二是内容的精选性。抛开虚假新闻,而今公众面对的还包括信息的过量化,想必这一点人人都有体会。读者毕竟每天只有24小时,是无法处理这么多信息的。也因此,信息的甄别、优选,在互联网时代的重要性更突出了。如果杂志编辑们能够摸准读者的“脾胃”,替读者精心去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工作,奉送真正有价值的“干货”,读者是没理由不欢迎的。

  

三是阅读的体验感。新媒体的阅读是碎片化的,一方面读者是为了消磨上班途中、差旅途中的空闲时间,但因阅读环境开放所带来的种种干扰,这种阅读休闲、消遣的目的性很强,不会静心去看有深度的文章,而受限于它的电子介质,新媒体也不适合提供篇幅过长的深度文章,因此,这种阅读其实叫做浏览更合适,称不上真正的阅读。而杂志就不同了,一方面它的文章本身是经过甄选后有一定深度的,另一方面,纸张这种介质给人的感觉完全不同于电子媒体。已有上千年历史的纸张发展到现代,印刷用纸品种多达上千种,纸本身就是一种语言,一种无声而厚重的语言。读者都有这种体验,就是手捧书卷能够让人静心。在这个生活节奏非常快的时代,很多人喊要让生活慢下来,阅读就是一种方式。更何况,在印刷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精美的印刷与精美的设计、深度有益的文字,三者的搭配,本身就是一种难以替代的享受。

  

四是读者与杂志之间的情感联系。美国趣味科学网站在2016年11月1日发表了一篇题为《为什么在意书籍消失的谎言》的文章,文中直指那些认为书籍将消失的论调为谎言,指出早在1894年,就有人猜测留声机的出现将宣告书籍的消亡:它们将被我们今天所说的有声读物所取代。这种情况出现了一次又一次。文章分析了书籍没有消亡的原因,这同样适用于杂志:

  

在媒体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过程中,我们与媒体建立了情感联系……新技术的出现并不仅仅预示着经济和社会变革,它还会导致我们调整自己与一些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的事物的关系。结果,我们会发现自己在怀念那些我们曾经了解却不再拥有的东西。这也是为什么各个行业都在开发怀旧产品和老旧工艺的原因……电子书促使人们开始重新欣赏“旧”书的质感——甚至它们那常常难闻的味道——也就不足为奇了。

  

此外,还有一些理由。比如纸质印刷品对眼睛的刺激很小,阅读更健康。而杂志与新媒体相比呈现出来的某些劣势其实也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存储的不便反过来是安全,不易丢失。

  

当然,可以肯定的是,杂志已经走过了它的黄金时代,那种期发行量超过百万、数十万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其发展方向将是小众化。但以上理由的存在,使它还远未到退出人类生活和历史舞台的时刻。


在线咨询
扫一扫,关注更多消息!
服务热线:
13581658994
13520481322